设计思维方法:Empathy Map 同理心地图

设计思维方法:Empathy Map 同理心地图
“只有真正理解用户,我们才能设计出打动人心的解决方案。”

什么是同理心地图?

同理心地图(Empathy Map) 是一种设计思维中的调研工具,旨在帮助团队深入理解用户的情感、行为、想法与体验环境

它通常用于设计流程早期的共情阶段,通过团队共创,挖掘用户的深层动机和未被满足的需求,从而为后续的创意生成与产品设计打下基础。

🧩 同理心地图的结

经典的 Empathy Map 包含以下六个部分:

区域

关键问题

👀 看见(See)

用户在环境中看到了什么?(界面、他人、广告、内容)

👂 听见(Hear)

用户从他人那里听到什么?(朋友、同事、媒体)

💬 说 & 做(Say & Do)

用户在公开场合说了什么、做了什么?

❤️ 想 & 感(Think & Feel)

用户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情绪是什么?

😣 痛点(Pains)

用户感受到的困难、担忧或障碍有哪些?

🌟 收获(Gains)

用户希望获得什么好处、成就或满足?

✏️ 示例:在线学习者 Lily 的同理心地图

👀 看见:看到大量在线课程平台,每个都说自己是“最好的”  
👂 听见:朋友说视频课程自由但很容易中途放弃  
💬 说 & 做:常说“我想找点实用的”,每天在网上比较课程  
❤️ 想 & 感:担心自己花钱买了不合适的内容,感觉焦虑又犹豫  
😣 痛点:课程太多,难以判断哪些值得信任  
🌟 收获:希望有清晰的推荐、真实的评价和快速的进步体验

💡 为什么要用 Empathy Map?

建立共情:帮助团队从用户视角出发思考问题

统一认知:促进跨部门对用户的共识

发掘洞察:发现用户未被满足的深层需求

激发创意:为问题定义和后续创意提供真实素材

📌 使用场景

  • 用户访谈/观察之后进行信息整理
  • 设计工作坊中快速建立用户理解
  • 构建 Persona 或用户旅程地图前
  • 用于讲解“以用户为中心”的设计理念

✨ 提示

  • 每次只聚焦一个真实用户角色(不要泛化)
  • 使用实际访谈中的原话增强可信度
  • 鼓励团队成员“假如我是TA”来补充感受
  • 不断更新,随着研究深入持续迭代

Read more

组二访谈 未来实验室小组 编导

在快节奏的内容创作领域,内容创作者面临着诸多挑战。有效的沟通、高效的工作流程以及对甲方需求的精准把握,是成功的关键要素。然而,实际工作中,这些环节往往存在各种阻碍,影响着创作效率和最终成果。 内容创作者需要在不同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协调,包括摄影师、剪辑师以及项目经理。他们还需要与甲方进行沟通,以确保内容符合其期望。在这些环节中,由于理解差异、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,常常出现沟通障碍,导致时间和资源的浪费。 此外,内容创作者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合适的素材、构思创意,这无疑增加了工作负担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,高效地完成高质量的内容创作,成为内容创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。 内容创作者希望借助AI技术,来简化工作流程、提高沟通效率并精准对接甲方需求。他们希望AI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找到所需的素材、提供创作灵感,并减少与团队成员和甲方之间的沟通障碍。 “要不然现在找素材就要花很多时间,我觉得这是我最浪费时间的时候。” — 说话人3, 内容创作者 内容创作者希望通过AI技术,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以下任务: * 与摄影师和剪辑师的沟通: 减少因理解差异导致的时间浪费。 * 文案创作: 借助AI提供

By 谢慧思